研梦正青春,爱心送新县——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19-07-24  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1.jpg

校领导莅临慰问捐助启动仪式现场

2.jpg

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向基层群众普及医疗急救知识

本网讯(文图/郑昊)有这样一群学子,他们以青春的名义起誓,将知识化为动力,为大别山人民送去医疗卫生的新风。201977日至2019713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赴新县开展医疗卫生健康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

201977日队伍出发前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海亮、党委副书记周萍,分团委书记陈雪洁,分团委副书记李楠森以及两位专家杨彬老师和王改凤老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与大家合影留念,小分队满载学校及院系的嘱托踏上开往新县的大巴。

一、追寻红色印记,学习大别山精神

小分队成员到来的第一天,恰逢7·7事变82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志愿者们在新县中医院李中心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新县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无数英烈的纪念碑前,在千古英名”1600余名烈士名册面前,党员及预备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言。

在新县光荣院,志愿者们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剪指甲、读报纸、收拾床铺。在91岁高龄老党员的家中,小分队成员为老同志进行体检并送去常用药品和食品,老人颤抖着双手紧握志愿者,喃喃的诉说着感激之情。老人的感激与鼓励让大家领悟,在学习过程中,应时刻心系人民,回报社会。为未来医疗事业增添光彩。

大别山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鄂豫皖革命老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斗争实践中铸就的不朽精神,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当代学生党员必须进行的思想教育。追寻红色印记,学习大别山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二、研路有梦我辈当先,医疗急救知识基层传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新县爱心医疗服务团有一队带着宣传普及医疗急救知识任务的成员,他们希望给基层群众带来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爱在杏林志愿者服务团及仲景硕博志愿服务团成员宋鹏、刘顺京相互配合,紧张有序。手臂打直,垂直向下,手掌根用力。”“利用身体的力量按压,先按压30…”,他们为当地群众演示,并邀请围观群众进行手把手教学。同时志愿服务团成员刘青、刘贝贝又教授群众们海姆立克急救法,让群众感觉这样的急救知识的普及教授十分有意义。志愿服务团成员分别于新县首府路广场、周河乡西河村、周河乡毛铺村及周河乡卫生院等多地举办多场医疗急救知识讲座,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以己之学解病痛,爱心途遍新县

本次三下乡新县群众们好评不断,为新县的夏日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温暖问候,欢声笑语,是新县这个夏日最悦耳的篇章。

在新县首府路广场义诊时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张丽霞、研工部部长蒋时红、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海亮、校团委书记高磊、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萍也莅临现场慰问,肯定了我院暑期三下乡小分队的公益精神,并希望此类活动能够不断传承,使优质医疗服务走进乡村,走进基层,让老区群众享受到更多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在周河乡卫生院义诊时,一位74岁的老奶奶颈部不适,经过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杨彬副主任的颈部按摩、针刺、艾灸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老奶奶得知艾草能在义诊中派上用场后,下午又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亲自送来自己上山采摘的艾叶,打开袋子顿时艾草的清香充满整个房间。在西河村,烈日高照,午后两点,两位七旬老人已坐在义诊的大厅等候,仔细询问得知老人家听说有专家在此义诊,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赶过来。志愿者们立即仔细询问病情,老师审方用药,辨证施针。诊疗结束,老人拉着大家的手频频点头,表示感激。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足迹从新县县城到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到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最后又到新县周河乡卫生院,举办了多次义诊,为多地群众解除病痛,他们的爱心撒遍了他们沿途的道路。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唤起医学生对医疗卫生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充分展示了医学研究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在锻炼中得到成长,在火热的青春中收获了心智的成熟,更加明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健康。(第二临床医学院)

(编辑 张静;审核 蒋时红)